澡雪精神出自《莊子·知北游》,原文為:“汝齊戒,疏瀹而心,澡雪而精神。”意思是以雪洗身則可清除雜念、清凈心志。
澡,形聲字,從水喿聲。本義是沐浴全身,引申為精神上的洗禮、品德上的修煉,如《禮記·儒行》“儒有澡身而浴德”。早在商湯時代,浴盤上就鐫刻有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的銘文,旨在激勵澡身而浴德,保持向新求新的精神。
澡雪精神貴在直面自我,有自我警醒的思想自覺,方能不斷修正人生航向、堅定前行步伐。1948年2月,彭德懷率西北野戰軍在瓦子街地區打了一場殲敵兩萬余人的漂亮仗,卻不忘“敲打”自己:“彭德懷啊,可不敢驕傲,不敢驕傲啊!”而在遭受戰事損失的西府戰役教訓總結會議上,他用右手指著自己的額頭說:“彭德懷呀彭德懷,你學的馬列主義哪里去了?”這種自問、自責、自省的態度,令他勝不敢驕、敗不會餒。
器物放久了難免會染上灰塵,只有經常對其清掃,方能保持潔凈光亮。人亦如此,唯有從嚴自我要求、時常自我警醒,及時祛除私心雜念,方能初心如雪、清澈無塵。
澡雪精神,難在持之以恒,必須像“洗臉掃地”那樣久久為功。晚清名臣曾國藩通過寫日記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,長達三十余年,直至他去世的前一天。有一次,曾國藩與朋友竇蘭泉切磋學問時“詞氣虛吐,與人談理”,結果兩人不歡而散,在當天的日記中他反省道:“彼此持論不合,反復辯詰,余內有矜氣,自是特甚,反疑別人不虛心。何以明于責人而暗于責己也?”西漢辭賦家枚乘講過一番道理:“積德累行,不知其善,有時而用。”澡雪精神、潔心正己,需要不斷砥礪、不斷積累,持之以恒方見其效。
澡雪精神重在知過必改,必須有“知行合一”的過硬作風,才能實現自我完善和提高。《論語·衛靈公篇》有句名言:“過而不改,是謂過矣。”意思是說有過錯卻不加以改正,這才是真正的過錯。司馬光小時候,有一次剝核桃,核桃仁外面有一層皮很難剝掉。后來,有個仆人教司馬光將核桃仁放在開水里燙一下再剝,果然就容易了。司馬光向人炫耀,說是自己想出來的辦法,父親知情后責怪他說謊騙人,最終在父親的教導下,他承認了錯誤。范仲淹長大后養成每天就寢前自省的習慣,“自計一日食飲奉養之費及所為之事”,如“自奉之費與所為之事相稱”,就會“鼾鼻熟寐”;倘不相稱,則“終夕不能安眠,明日必求所以稱之者”。只有把“省”到的“過”予以改正,才能知行合一、不斷提高。
踔厲奮發新征程,需要有“仰望星空、乘風追夢”的不懈追求,也要有“惕厲自省、澡雪精神”的凈化淬礪,經常用初心使命之雪降噪除塵提神,主動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正視解決問題,才能在新時代的趕考之路上行穩致遠。(熊愛成)